首屆海峽兩岸射電天文論壇順利召開

文章來源:上海天文臺  |  發(fā)布時間:2022-11-03  |  【打印】 【關閉

  
  為促進海峽兩岸射電天文領域的廣泛合作,2022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由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與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聯(lián)合成功主辦了首屆“海峽兩岸射電天文論壇”。此次研討會是慶祝上海天文臺成立60周年暨建臺15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采取線上會議形式召開,并通過“蔻享”網(wǎng)上直播平臺向公眾開放。海峽兩岸近250余專家學者注冊了會議,其中來自臺灣地區(qū)各大天文研究所及著名大學的有50余位。
  近幾年,隨著阿塔卡瑪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天馬”65米射電望遠鏡等陸續(xù)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一期工程開工,兩岸射電天文迎來了蓬勃發(fā)展。大陸的射電望遠鏡主要集中在低頻射電,而臺灣地區(qū)的望遠鏡則更多集中于(亞)毫米波,因此,兩岸射電天文研究具有天然的互補性。
  上海天文臺沈志強臺長及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彭威禮所長擔任科學組織委員會主席,并致歡迎辭。沈志強臺長在致辭中表示,兩岸射電天文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及巨大的合作潛力,希望通過此次論壇進一步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并在射電天文的各個領域開展緊密的實質性合作。彭威禮所長在致辭中表示,近幾年,兩岸射電天文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xiàn)在正是討論雙方開展合作的最佳時機,此次論壇也將成為未來兩岸學術交流的樣板。
  會議圍繞加強兩岸射電天文領域合作這一中心議題,進行了學術報告及廣泛交流。會議包括了2個綜述報告及41個邀請報告。上海天文臺侯金良書記在綜述報告中總結了上海天文臺的發(fā)展歷史及現(xiàn)狀,并特別介紹了上海天文臺近幾年在射電天文領域取得的一些研究進展。彭威禮所長在綜述報告中介紹了臺灣地區(qū)射電天文的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規(guī)劃。另外41個邀請報告集中匯報了海峽兩岸在射電天文大科學裝置、快速射電暴及暫現(xiàn)源、星際介質及恒星行星形成、超大質量黑洞及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星系及活動星系核、射電天文儀器等6個射電天文前沿領域的研究進展。
  在會議討論環(huán)節(jié),雙方就共同申請科研經(jīng)費、開放共享望遠鏡時間、開展科研項目合作、互派研究生及博士后、召開系列學術會議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交流。最后,雙方同意設立一個工作組來推進雙方實質性合作,由本次會議的科學組委會成員作為工作組的初始成員。
  此次會議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會議聯(lián)系人:劉鐵,liutie@shao.ac.cn
圖1. 參會人員合影(部分)
圖2. 學術報告